7月19日,廣東省生態環境廳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會上,廣東省生態環境廳海洋生態環境處相關負責人就近岸海域生態環境保護情況答記者問。
羊城晚報記者:請問目前廣東省的近岸海域生態環境保護情況如何?下一步對于打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攻堅戰有何具體舉措?謝謝。
鄭淑穎: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我省高度重視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作,“十三五”以來,堅持陸海統籌、系統治理,以改善近岸海域生態環境質量為目標,加大陸源污染控制力度,強化海洋生態環境監管,有效削減污染物入海量,近岸海域水質穩中趨好。2021年全省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為90.2%,達到國家下達我省85.2%的年度目標。今年春季為90.8%,比“十三五”春季的平均水平高7.4個百分點,在全國排名第五;其中珠江口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71.8%,比“十三五”春季的平均水平高7.3個百分點。
目前,國家已將珠江口鄰近海域與渤海、長江口-杭州灣作為三大重點海域,部署開展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作為“十四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八大標志性戰役之一。下一步,我省將以打好珠江口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為契機,陸海統籌加大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力度,確保我省近岸海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重點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開展珠江口鄰近海域綜合治理攻堅。落實生態環境部等7部委印發的《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和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珠江口鄰近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推動我省珠江流域協同削減總氮排放量,將珠江口攻堅范圍從國家要求的珠江口6市拓展到珠江流域13個地級以上市,逐級明確珠江口八大口門和珠江流域各主要河流斷面總氮控制目標。督促指導各地因地制宜實施總氮削減。對于城鎮生活污染源,要“進水”“出水”兩頭抓,即通過完善管網、提高污水集中收集率,來提升污水處理廠進水總氮濃度,同時通過提升脫氮工藝、加強運維管理等方式,提高總氮去除率。對于農業農村污染源,要在完成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任務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生活污水分區分類治理、化肥減量、養殖尾水治理,持續減少總氮入河入海量。對于工業污染源,強化涉氮排放重點行業企業污染控制和監管執法,全面推行排污許可“一證式”管理;鼓勵企業開展以總氮削減為目的的清潔化改造。
二是全面加強入海排污口監管。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制定廣東省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報請省政府印發實施。按照“有口皆查、應查盡查”要求,深化入海排污口排查、監測和溯源工作,全面查清入海排污口并逐一明確責任主體,實行動態分類監管;按照“依法取締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規范整治一批”的要求,開展分類整治,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珠江口海域入海排污口整治。
三是加強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監督執法。海洋生態環境的執法職能在省海洋綜合執法總隊。省生態環境廳已與省海洋綜合執法總隊建立了海洋生態環境執法監管緊密溝通協作機制,今年繼續開展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聯合行動,加強陸源入海排污口、海洋傾廢、海水養殖、海砂開采、涉海工程建設項目等執法監管,嚴厲打擊污染海洋環境、破壞海洋生態的違法行為,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四是大力推進“美麗海灣”建設。落實國家和省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按照各美其美的原則,以污染治理、環境整治、生態修復為重點內容,全面推進我省“美麗海灣”示范建設,以美麗海灣建設帶動近岸海域生態環境質量整體提升。謝謝。
????????????????????????????????????????????